欢迎访问十堰市建筑业协会官方网站 !

行业动态

当前位置:

主页 > 行业发展 > 行业动态 >

2023年度十堰市建筑行业房县专项调查报告

信息来源:十堰市建筑业协会 发布时间:2023-12-31 14:09 浏览量:189

  一、引言

  为全面掌握2023年房县建筑行业发展现状,剖析存在问题,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,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决策,十堰市建筑业协会于2023年11月开展房县建筑行业专项调查。本次调查覆盖房县城区及12个乡镇,涉及建筑企业、在建项目、行业主管部门等3类主体,实地走访、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,形成本报告。

  二、房县建筑行业2023年发展现状

  (一)企业规模与结构

  2023年末,房县共有建筑业企业32家(含劳务分包企业),较2022年增加3家。从资质等级看,一级资质企业1家(占比3.1%),二级资质企业8家(占比25%),三级及以下资质企业23家(占比71.9%);从企业类型看,民营企业28家(占比87.5%),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家(占比12.5%)。

  (二)从业人员情况

  2023年末,房县建筑行业从业人员2.1万人,较2022年增长5.0%。其中,管理人员3150人(占比15%),技术人员4200人(占比20%),一线操作工人1.365万人(占比65%)。从年龄结构看,一线工人平均年龄45.2岁,35岁以下青年工人占比仅18%;从技能水平看,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8400人(占比40%),其中高级工及以上1680人(占比8%)。

  (三)产业产值与贡献

  2023年,房县建筑行业总产值58.0亿元,同比增长8.5%,占房县GDP的12.0%(2022年为11.8%);实现增加值16.2亿元,同比增长7.8%,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8.5%。全年上缴税金2.3亿元,同比增长6.5%,占房县税收总额的10.2%。

  (四)项目建设情况

  2023年,房县新开工建筑项目45个,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10.0%;竣工项目38个,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8.0%。其中,重点项目包括:房县“幸福里”安置小区项目(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,投资6.5亿元)、房县“时代广场”商业综合体项目(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,投资5.2亿元)、房县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配套项目(涉及10个乡镇,投资3.8亿元)。

  (五)技术应用与创新

  2023年,房县建筑行业技术应用水平稳步提升。装配式建筑应用项目5个,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,占新开工项目面积的5.0%(较2022年提高2个百分点);BIM技术应用项目10个,主要集中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安置小区项目;绿色建筑认证项目8个,其中二星级绿色建筑3个,三星级1个,占新开工项目的17.8%。

  三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
  (一)企业资质等级偏低,市场竞争力弱

  房县一级资质企业仅1家,占比3.1%,远低于十堰市平均水平(10.5%);二级资质企业8家,占比25%,且多为传统房屋建筑企业,缺乏市政、公路、水利等专业资质企业。中小企业数量多(23家,占比71.9%),技术装备落后,难以承接大型项目,市场份额仅占30%左右。

  (二)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,技能水平有待提高

  一线操作工人老龄化严重,35岁以下青年工人占比不足20%,面临“招工难、留人难”问题;技术人员占比仅20%,其中注册建造师、注册监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不足500人,难以满足项目管理需求;技能工人持证率低(40%),高级工及以上占比仅8%,制约了施工质量和效率。

  (三)技术应用滞后,创新能力不足

  装配式建筑应用比例仅5%,远低于十堰市平均水平(15%),且多为简单构件装配,缺乏集成化、智能化应用;BIM技术应用范围窄,仅在大型项目中部分应用,中小企业基本未采用;绿色建筑认证项目占比低(17.8%),且多为被动式绿色建筑,主动式节能技术应用不足。

  (四)项目管理不规范,质量安全隐患突出

  部分项目存在质量问题,如混凝土强度不达标、墙体裂缝、防水工程渗漏等,2023年房县住建局查处质量问题项目12个,占比26.7%;安全隐患较多,如脚手架搭建不规范、临边防护不到位、施工用电不达标等,全年发生安全事故2起,死亡2人;扬尘治理落实不到位,部分项目未实现“六个100%”(工地周边100%围挡、物料堆放100%覆盖、土方开挖100%湿法作业、路面100%硬化、出入车辆100%冲洗、渣土车辆100%密闭运输),被环保部门通报批评5次。

  (五)市场环境有待改善,企业发展压力大

  工程款拖欠问题依然突出,2023年房县建筑企业被拖欠工程款金额达2.3亿元,涉及18家企业,其中中小企业占比80%;融资困难,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,利率普遍在8%以上,且需提供抵押物,难以获得资金支持;市场竞争不规范,存在“低价中标”“挂靠资质”等违法行为,扰乱了市场秩序。

  四、对策与建议

  (一)提升企业资质等级,增强市场竞争力

  1.鼓励企业合并重组。支持2-3家三级资质企业合并重组,整合技术、资金、人才资源,申报二级资质;推动现有二级资质企业升级,重点扶持房县建筑工程公司等企业申报一级资质。

  2.培育专业资质企业。引导企业向市政、公路、水利等专业领域拓展,支持房县市政工程公司、房县水利建筑公司等企业申报专业资质,填补房县专业资质空白。

  3.加大政策扶持力度。出台《房县建筑企业资质升级奖励办法》,对升级为一级、二级资质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、20万元奖励;优先推荐高资质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投标。

  (二)优化从业人员结构,提高技能水平

  1.开展技能培训。与房县职业技术学校合作,开设建筑技能培训班,每年培养500名一线操作工人,重点培训砌筑、抹灰、钢筋绑扎等技能;与十堰市建筑工程学校合作,开展注册建造师、注册监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,每年培养100名。

  2.引进青年技术人才。出台《房县建筑行业青年人才引进办法》,对引进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给予住房补贴(每人每月1000元,连续补贴3年)、就业补贴(每人5000元);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,建立“订单式”人才培养机制。

  3.提高技能工人待遇。指导企业建立技能工资制度,对持有高级工及以上证书的工人给予每月500-1000元的技能补贴;推动企业缴纳社会保险,解决工人后顾之忧。

  (三)推动技术创新,提升技术应用水平

  1.推广装配式建筑。出台《房县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意见》,明确2024年装配式建筑应用比例达到10%,2025年达到15%;对应用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给予每平方米50元的补贴,对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。

  2.普及BIM技术。要求政府投资项目、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必须采用BIM技术,对采用BIM技术的企业给予项目造价1%的补贴;开展BIM技术培训,每年培养50名BIM技术人员。

  3.发展绿色建筑。出台《房县绿色建筑管理办法》,要求新建住宅项目必须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,大型公共建筑达到二星级及以上;对绿色建筑项目给予容积率奖励(最高2%),对采用主动式节能技术(如太阳能光伏、地源热泵)的项目给予额外补贴。

  (四)加强项目管理,确保质量安全

  1.严格质量监管。建立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机制,加大对项目质量的检查力度,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给予罚款、停业整顿等处罚;推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,要求项目负责人签署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。

  2.强化安全管理。开展“安全生产月”活动,加强对施工企业的安全培训;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,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责令停工整改,整改不合格的不得复工;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,对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给予降低资质等级、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。

  3.落实扬尘治理。要求所有项目必须实现“六个100%”,对未落实的项目给予每日1万元的罚款;推广“智慧工地”系统,通过视频监控、PM2.5监测等手段,实时监控扬尘情况。

  (五)改善市场环境,减轻企业负担

  1.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。建立工程款支付保证金制度,要求建设单位缴纳项目造价5%的保证金,用于支付拖欠的工程款;出台《房县工程款支付管理办法》,明确工程款支付期限(工程验收合格后30日内支付至95%),对拖欠工程款的建设单位纳入“黑名单”,限制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投标。

  2.拓宽融资渠道。与房县农商银行、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,推出“建筑企业信用贷”,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给予低利率贷款(利率最低4.5%);建立建筑企业融资担保体系,由政府出资设立担保公司,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。

  3.规范市场竞争。严厉打击“低价中标”“挂靠资质”“转包分包”等违法行为,对违法企业给予罚款、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;建立建筑企业信用评价体系,将信用评价结果与项目投标、资质升级挂钩。

  五、结论

  2023年,房县建筑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,总产值、增加值、从业人员等指标均实现了稳步提升,为房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但也存在企业资质偏低、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、技术应用滞后、项目管理不规范、市场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。

  针对上述问题,需采取提升企业资质、优化从业人员结构、推动技术创新、加强项目管理、改善市场环境等对策措施。相信在房县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房县建筑行业将实现高质量发展,为房县建设“鄂西北绿色发展示范县”提供有力支撑。


  十堰市建筑业协会

  2023年12月31日